在非洲,農業科技(Agritech)新創公司若能納入氣候變遷議題,籌措資金的可能性顯著增加。根據市場情報公司Briter Bridges近期發表的《AgBase報告》,這類企業是吸引資金關注的重點,尤其在提供氣候調適或緩和方案的農業科技公司中更為明顯。
在過去一年中,非洲的農業科技新創公司獲得的資金中,高達53%流入了致力於氣候變遷調適的產品或服務。若回溯至過去十年,這一比例僅為40%。2023年,公認為第二大受資產領域的是氣候科技,僅次於金融科技,亦顯示了氣候議題的重要性。
據Briter Bridges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來,非洲的農業技術公司已獲得15.6億美元投資資金,而氣候科技新創企業在2019至2023年間,籌集了超過34億美元的資金,儘管存在農業科技與氣候科技交疊的現象,這仍是一個顯著的差距。
對於企業家與投資者而言,農業科技與氣候科技的融合成為了推動投資的合理選擇。2023年,非洲領先的農產品交易新創公司AFEX的總裁Sanne Steemers指出,投資農業,特別是農民適應氣候變遷的工具,是當前的重中之重。正確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培訓,對於減少排放至關重要,相應任務理應由農業科技企業承擔。此外,他們也是最有資格強化商品可追溯性、識別及緩解森林砍伐風險的角色。
資金方則表示認同。2024年3月,世界銀行董事會批准通過國際開發協會(IDA)額外提供4,000萬美元的贈款資金,以促進衣索比亞、迦納、肯亞、馬里、塞內加爾和薩姆比亞的氣候智慧農業技術和方法的驗證與傳播。
2022年,埃及即將主辦COP27之際,開羅的房地產專家Hossam Allam和埃及農業行業老將Sherief Kesseba共同創立了非洲氣候韌性基金(CRAF),這是一個專門投資於非洲種子階段科技新創的2,500萬美元投資基金,專注農業與氣候交匯的領域。
預先資金加速器Catalyst Fund首次募得4,000萬美元專注於氣候科技的基金,並投資坦桑尼亞的昆蟲飼料和肥料新創企業Biobuu,該企業的「創新模式解決了食品、廢物和氣候變遷的互相關聯挑戰」。
此重點不無道理。非洲的碳排放貢獻量是全球最低,但其卻在長期氣候變遷的極端或微妙變異中受到的影響最大。農業——非洲勞動力最大的僱主,尤其易受到嚴重洪水或乾旱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陸日益增長的人口仍需依賴大量食品進口來彌補以小農為主、雨養式的食物生產系統差距。所有方面的改善都需要,包括社會規範等不明顯的領域,這些領域阻礙了女性小農成為完全成熟的食品企業家。
非洲的農業問題可以說是系統性的,且可歧異於不同地區。此外,從投資者到農民甚至公共機構,數據的缺失一度令人困擾。
通常,結果往往是沒有一個策略可以有效地解決食品系統問題。金融界傾向於厭惡複雜的解決方案,但卻擁抱複雜的融資安排。將氣候與食品系統結合,或許正是金融界對複雜挑戰的一套解答,或是預示著訂製設計的投資工具興起,而像EchoVC的管理合夥人Eghosa Omoiugi正呼籲這些策略。
不管氣候科技與農業科技是否應如此緊密結合,或許是留待投資與影響評估委員會來探討的議題。但目前為止,訊息很明確。在非洲,農業科技的資金越來越傾向於那些能說服投資者其同樣有助於環境的新創企業。
文章由Abraham Augustine撰寫,他是一名科技與媒體研究者,常駐於盧旺達,對新興市場中的數位經濟情有獨鍾。他曾報導非洲新創公司、投資者與監管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