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告技術的演變,AppNexus的共同創辦人Brian O’Kelley再度嘗試重塑業界版圖。他的新創公司Scope3以AI技術為核心,期望降低中間商並改進業務效率,然而,傳統出版商卻對此提案抱持懷疑態度。他們不確定這次改變是否真正有利於其收入增長,或僅只是一場革新的宣傳策略。

O’Kelley的構想與挑戰

Brian O’Kelley歷來即被譽為程式化廣告的推動者,如今他指出,該系統變得惡性膨脹且對出版商不利。他奉行「從內部改善」的理念,試圖推出一個減少無需中介的全新廣告購買平台,以便廣告商直接和媒體持有者交易。Scope3計劃在理論上消除那些吞噬廣告收入的繁雜機制。

然而,出版商看到過太多類似承諾,每次技術革新最後往往只強化了原有的問題。當Scope3嘗試以智能化方式取代傳統的關鍵字過濾工具,並推出名為“品牌標準”的非平凡品牌安全工具時,出版商對其承擔的角色產生質疑。

出版商的反思與考量

若果真如O’Kelley描述般如此簡單有效,Scope3為什麼會引發這麼多的質疑?一種可能是,Scope3只是抓住了潮流,卻沒有足夠的實質內容。出版商對於該平台的懷疑源於其與DSP整合間諜似的角色究竟會如何發展;是否會如承諾般消除中間人角色,或之中暗藏企圖佔據市場支配權?

多位出版商管理者就此接受訪談時,小心翼翼地表述其看法。他們希望在確定Scope3會如何變革市場之前,能夠觀察其技術運作效果。一位出版業務領導人評價稱,“Scope3似乎要成為DSP?”另一位數字負責人則認為,“品牌真能如此輕易地將控制權交給算法嗎?”

隨著對可持續性投資的呼聲漸高,Scope3或可受益於此,它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積極的評論。然而,在行業推動其實質進步以前,所有參與者都會有各自的擔憂。

結論

最終,出版商對於Scope3的未來雖保持觀望,但不乏懷疑。若是這次革新能兌現其承諾,減少程序性浪費和提倡媒體責任,應當能改進廣告技術的長期困境。然而,過去的經驗告訴出版商,這類變革性創新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現在,他們仍在觀望技術的實際應用,以確認Scope3會成為傳統系統的替代,還僅僅是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