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代理機構如何在現今複雜多變的市場中,向多元觀眾推銷廣告及其必要性?隨著美國逐漸進入多元文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將形成多文化的主流社會,目前已有約1億5000萬美國人,也就是人口的42%,已經認同自己屬於多文化背景。這種多樣化的觀眾是企業增長的關鍵。如何在多文化的美國進行行銷,已成為保證品牌業務未來穩定的措施,同時也是構建與當前及未來消費者關係的重要途徑。

根據Horizon Media的多元文化副總裁賈斯汀·瑞維拉指出,重點是觀眾。現今的焦點在於如何在今天就構建與明日消費者的關係,進而保障客戶的業務未來。而且,儘管過去一年中,許多客戶在多樣性投入目標上不那麼迫切,但與多元觀眾保持聯繫的理由仍然顯而易見,這種做法依舊充分展現其效益。

在UM擔任設計與多元文化高級副總裁的大衛·奎曼特則強調,多元文化行銷應被視為行銷功能,而非雇用或平等功能。他指出,多元文化行銷本質上是從這些觀眾中提取更多收入的途徑。因此,客戶不需要被說服繼續投資於多元觀眾。奎曼特提到,許多公司內部在過去八個月放棄了關鍵人才,因此少有人主張多元行銷。雖然某些統計數據指出西班牙裔是效果最好的觀眾,但一些客戶認為數據出錯了,故再不以西班牙裔為重點。

面對客戶的困難,奎曼特表示,數字有時會讓人卻步;使用特定人口統計比例來決定行銷預算是行不通的。UM的策略是根據文化媒體消費來設定預算,這樣能夠減少客戶的預算衝擊。透過一個七步驟的過程,他們確定多元媒體預算和整體媒體預算的比例。此外,必須量化機會,數字需具體到消費單位、花費、品牌偏好等,甚至運用客戶數據。舉例來說,在速食業中,西班牙裔比非西班牙裔白人消費者多花費約20%。

多文化營銷在未來可採用的一個更有效的策略是探究心理圖與文化思維模式,而非僅侷限於種族與民族。這種“多文化主義”概念強調群體間的相似性和互聯性,並非分界線。在日趨激烈的社會政治分裂情況下,年輕一代透過自我選擇的標記,重塑自我認知與他們希望被人如何看待。

Horizon Futures近期的一項研究推出了五種跨越傳統人口統計類別的文化思維模式,展示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有意義關係的熱點,其中包括:

  • 跨文化者(29%):融合文化傳承與新影響背景,積極參與社會議題。
  • 文化探索者(26%):透過數位媒體和旅遊積極探索學習其他文化。
  • 雙文化者(17%):透過音樂、旅行和美食介於美國與先祖文化之間。
  • 文化消極者(16%):堅持價值觀且無強烈文化聯繫。
  • 單一文化者(12%):與其文化根源及傳統緊密相連。

這種多文化策略能否帶來更多的收益或改善品牌與消費者關係,或是提升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仍是許多企業在面對未來行銷挑戰時需要深入探討與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