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位廣告市場的日益成長,廣告商一直以來都相信品牌的安全是可以掌控的。然而,Meta 的內容管理政策的變更正在顯示,這種掌控感可能只是一種幻想。
自從 Elon Musk 在 2022 年接管Twiiter,看似將自由至上的理念強制植入平台的管理策略,導致廣告商紛紛出走。這一變化讓許多公司重新審視自己的廣告策略,使品牌安全受到更多關注。
Meta 的改變本身不一定會影響付費廣告,但平台上的非商業內容環境會影響整體的廣告心態和使用者的互動行為。當平台統治規則頻繁變更,廣告客戶只能選擇適應新常態。
即便如此,品牌選擇退出平台並不常見。原因在於無論平台設下的障礙多大,依然有大量新興品牌進行投放。根據 Sensor Tower 的數據,2024 年在Twiiter上廣告費用中的 52% 來自於自 2022 年以來的新廣告商。而像 Temu 這樣的新品牌,甚至占到了該平台全年廣告支出的 3%。
在 Meta 的平台即使充滿不確定性,為了能觸及更多消費者,許多公司仍持續進行廣告支出。大公司如 Danone North America 表示,即便他們認為品牌安全是考量的重點,他們還是會在 Meta 和 Tiktok 上保持活躍。
雖說如此,整體來看,随着 Elon Musk 主張言論自由自 2022 年接手Twiiter以來,這巨大變革的影響早已不容忽視。2024 年四月,依然有 72 家 2022 年百大廣告商因為對平台安全的憂慮撤資。即便市場動盪,一些來自於不同市場的新興品牌卻趁機佔據了更多的廣告版面。實際上,2024 年,Twiiter廣告商數量不降反增,由 2022 年的 20000 家增至 23000 家,增幅達到 15%。
品牌安全的疑慮並未阻止整個廣告行業的動力。在一份 Kantar 對 1000 名行銷人員的調查中顯示,有 26% 的受訪者表示計劃在 2025 年減少在Twiiter上的廣告開支。然而,更有下游新生力量橫空出世,取而代之的是許多行銷人對新的流量洼地的高度興趣。
Meta 和Twiiter的這些市場變動讓廣告商們多了一份警覺,但現實是,不少驚慌失措的品牌逐漸回歸平台。廣告主們逐漸調整策略,了解平台生態,嘗試在風險與利益間取得微妙的平衡。因再也無法確保每一筆投放都能夠如預期般成效滿滿,為了迎合變遷的數位媒介環境,廣告主則需要更靈活地調整商業計畫。
依賴於大數據技術以及平台的賦能,廣告商不得不捨棄一些過去的直覺判斷,去接受波動較大的社群環境和計算出的市場風險。Meta 的例子或許告訴我們,當品牌想要在數位世界裡樹立公信力時,更重要的不再是絕對的安全,而是能否適應變遷,捕捉新的發展契機。
無論如何,未來如何誰也說不準。廣告商的“品牌安全”最終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仍未可知。然而,隨著網際網路和平台的飛速發展,唯一能確定的是,適應和反應速度將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