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Horizon Media 的研究,美國正逐漸轉變為多元文化的社會,預計到 2050 年,多元文化人口將成為多數。目前,已有接近 1.5 億的美國人,即 42% 的人口,自認是多元文化的一份子。在他們的「Poly 2.0:下一代演化」報告中,Horizon Media 通過其 Horizon Futures 部門,深入探討了美國人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身份,並提出了根本性的策略建議,以重新構想品牌如何應對文化參與的挑戰。這項研究強調,品牌要更好地吸引美國消費者,必須超越種族與族裔,探索心理層面及文化心態。

在當今社會與政治分歧日益加劇的時代,年輕一代正在重新定義自我認同,透過自選的多元標籤,打破僅受賦予的固有界限,塑造多維的身份認同。多元文化主義是一種強調群體之間相似性與連結性,而非劃分界限的個人身份形式。

研究發現文化身份具有流動性、多層次且日益被自我選擇,而非單純繼承。基於這一觀察,研究指出了五種超越傳統人口統計類別的文化心態,並進一步探討了這些心態如何與品牌和消費者形成有意義的關係:

  1. 混文化者(29%): 他們將自身文化遺產與新興影響融合,並積極參與社會議題。
  2. 文化探索者(26%): 他們透過數位媒體和旅遊積極探索並沉浸於其他文化中。
  3. 雙文化者(17%): 他們在美國文化與祖先文化之間遊走,藉由音樂、旅遊和美食來實現文化交融。
  4. 文化被動者(16%): 保持自身獨立與價值觀念,沒有強烈的文化取向。
  5. 單文化者(12%): 深深扎根於自己的文化和傳統中。

Horizon Media 表示,『我們是誰』越來越受到我們選擇接觸的文化所影響,而不僅僅是我們所生長的文化。這種身份的演變史無前例般迅速,受科技、社會運動及人口變遷所驅,使得品牌若能理解並因應這些文化心態,將能與未來的消費者建立持久的關係。

相較於典型的人口統計劃分,這些心態揭示了消費者與自身文化遺產間的關係,以及對其他文化的開放程度——這些因素大大影響了品牌偏好和媒體消費模式。調查亦顯示,僅有 15% 的受訪者通過年齡、種族/族裔或性別描述自己,研究指出這些動態的文化心態更能預測媒體消費、品牌偏好和購買決策。

Horizon Media 的 Karina Dobarro 強調,『文化,而非人口統計,才是塑造消費者行為的持續、基礎動力。理解這些文化心態如何影響從媒體選擇到購買決策的各個方面,品牌就能創造出更具意義的連結,跨越日益流動的文化身份。』

文化心態在生活階段甚至一天中都是流動的,80% 的受訪者表示,了解家譜會讓他們更覺與祖先文化的聯繫。大多數美國人如今生活在比其成長地更為多元的社區中,這加速了文化的開放性。Z 世代和千禧世代更有可能是混文化者或雙文化者,展現出對自身遺產與其他文化更強烈的連結。

各個文化心態展示了不同的媒體消費模式,從單文化者偏好傳統渠道到文化探索者的數位為先方式。雙文化者大力支持與文化互動的品牌,95% 感謝努力理解地方文化/社區的品牌。

『當我們透過多文化的視角觀察,我們見證著消費者行為與興趣的不斷增長與進化,』Dobarro 補充道。『這種方法讓品牌能在文化層面上產生共鳴,即使身份不斷地保持變化。』

基於對 1500 名美國人的定制調查,結合深入的社會聆聽與綜合研究,這份全面性報告確認,慣用的人口統計目標設定正日益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