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丕爾-沃夫假說: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現實

薩丕爾-沃夫假說,又稱語言相對論,主張語言不僅僅是一種表達思想的工具,而且是塑造思想的工具,為個體的有意義行動提供了指南。簡而言之,語言決定或影響我們對現實的感知。

作為語言使用者,我們可能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即使我們精通多種語言,但有時仍然無法將某個詞彙從一種語言完美地翻譯成另一種語言。這是因為在另一種語言中可能沒有對應的詞彙或表達方式。

進一步探討這一現象,薩丕爾-沃夫假說認為,如果某個詞彙在你的語言中不存在,那麼你對這種現實的感知將與那些語言中有這個詞彙的人有所不同。例如,「藍色」這個詞對於說英語的人來說非常常見,但在某些古老語言中,「藍色」這個詞並不存在。那麼問題來了,古代人是如何描述天空的呢?他們會把天空看成是綠色還是灰色呢?

一個有趣的實驗是對納米比亞的辛巴族進行的顏色測試。辛巴族的語言中沒有描述「藍色」的詞彙。參與者被要求從下圖中選出顏色不同的方塊。

實驗結果顯示,辛巴族的人們無法從綠色方塊中辨認出藍色方塊(或者那些可以看出不同的人花費的時間比我們長很多)。然而,當展示包含不同深淺綠色方塊的圖片時,他們很容易就能區分出不同深淺的綠色,因為他們的語言中有多種描述綠色的詞彙。

這些現象表明,直到我們有辦法描述某個事物,我們可能無法看到其存在。

這讓人對語言如何塑造(或我們更願意說,深深影響)我們的感知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不過,也有其他理論和研究結果對薩丕爾-沃夫假說提出了異議。

對於這一理論的探討,我們認為不必將其極端化。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