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台灣舉行了一次關於重啟最後一座核電廠的特別公投。本次投票在全台灣引發熱烈討論。根據報導,儘管大多數投票者支持以430萬票對150萬票的優勢贊成重啟,但由於未能獲得所有登記選民四分之一的支持,動議最終以失敗告終。

此外,台灣政府對於使用核能發電以及處理核廢料的安全性感到擔憂,這是因為台灣所處的地區地震頻繁。台灣總統賴清德指出,儘管核能有其風險,但若未來技術變得更加安全、核廢料減少、社會接受度增加,我們不排除使用先進核能。

核能作為一種能源來源,其潛在風險常被過去切爾諾貝爾與福島核災所放大。不過,根據《我們的世界數據》提供的資料,從每兆瓦時的死亡數量來看,核能是最安全的能源之一。

在考量核能時,技術支持者們強調需將核能的風險與其他能源如煤炭做比較。煤炭會產生污染,對人類健康有負面影響,並助長全球暖化,加劇極端天氣事件。

核能被許多人視為可靠的低碳能源,能夠成為多元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技術的進步也使核能變得更安全、更高效。例如,熔鹽反應爐可能解決一些核裂變的問題,因為這些反應爐會產生更少的長壽命核廢料。

最終,支持重啟台灣核電廠的主張者認為,它將為台灣提供自給自足的電力供應,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

這次公投的結束,雖然動議未能獲得所需的支持票數,但卻讓台灣對於核能的未來持續保持開放的態度,探索更多安全與可持續的能源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