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企業特別是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投資越來越多,然而,這些技術的顛覆性影響卻讓企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根據最新的研究,擁有2000名或以上員工的公司因為科技中斷每年在生產力方面損失近400萬美元。

根據Ivanti的報告顯示,92%的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提高AI的投資,但僅有21%的辦公室員工反映AI顯著改善了他們的生產力。典型的辦公室員工每月平均遭遇3.6次技術中斷和2.7次安全更新中斷,而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中斷卻對生產力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並且降低了員工的參與度。

更為嚴重的是,許多公司並沒有為員工提供充分的技術支持,將近一半的辦公人員報告稱他們被迫自學如何使用這些新工具。在允許使用AI的公司中,僅有40%提供了培訓,而有24%則計劃提供培訓。

除了生產力度量標準的影響外,65%的工人表示,對於工作場所工具的不滿影響了他們的情緒和士氣,進而成為留任問題的一大關鍵。「幾乎2/3的辦公人員報告稱,對工作場所工具和應用程序的負面經驗會影響他們的心情,這可能會引發整個組織的多米諾效應」Ivanti的首席法律顧問兼人力資源與安全高級副總裁布魯克·約翰遜解釋道。

根據Ivanti的調查,幾乎有四分之一(23%)的IT專業人員認識因持續的技術問題導致的工作疲憊而辭職的同事。與此同時,67%的員工認為擁有設備選擇很重要,但僅有36%的員工擁有這樣的自由。

AI技能智力平台Workera的創辦人兼CEO基恩·卡坦弗魯什指出,「技術中斷的真正成本不僅僅是停機時間,它還使投資與應用之間的差距更加擴大。」為每一美元的新技術支出,組織應期望花費三倍於其人員上,然而大多數雇主卻顛倒了這種情況。

約翰遜主張採取一個策略性的混合培訓模式,結合目標明確的工作坊、隨選學習資源以及同儕指導。「這不是假設基礎能力的問題」,約翰遜指出,「人力資源應確保所有專業人員獲得因地制宜、持續的培訓以建立真正的AI流利度。」

在這一AI時代中,投資於人才的公司不僅能重拾生產力,還能建立一支準備好迎接AI時代的優質員工隊伍。這些技術干擾使得企業在吸引、留任和滿足員工的目標方面都面臨新的挑戰,但通過正確的策略和投資,這些亦可成為強化企業競爭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