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虛擬網紅這一概念逐漸成為年輕人熟悉的話題。打開Instagram或TikTok,我們時常能碰見這些虛擬的角色。他們不同於那些只使用AI生成內容的"無臉創客",這些虛擬網紅由個人或團隊精心打造外觀、聲音與動作,是全方位的AI生成形象。隨著生成式AI和虛擬人技術的普及,這些虛擬創造者在2025年引起了新一波的重視。

然而,儘管虛擬網紅在年輕人的眼中越來越受歡迎,但這似乎不再是品牌的第一選擇。根據虛擬網紅行銷平台Collabstr的聯合創辦人Kyle Dulay所言,這是由於圍繞著這一技術的自然增長與衰退週期典型特徵之一。Dulay表示年輕消費者對虛擬網紅比品牌更有信任感,把數據調查與World Federation of Advertisers等組織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後得出此結論。

品牌對虛擬網紅的興趣減少

Collabstr的研究顯示,自2024年至2025年間,品牌對虛擬網紅的興趣已經下降了接近30%。在2024年10月時,高達86%的品牌將AI創造者納入他們的行銷活動中。但到2025年8月,這一比例下降至60%。Dulay將這一變化歸因於品牌對利用AI技術所帶來的潛在反彈風險心存顧慮。

此外,世界廣告主聯合會在2025年4月的研究中指出,96%的品牌表示仍對於與虛擬網紅合作持懷疑態度,而主要原因在於消費者信任問題。

頂級虛擬網紅的挑戰

在虛擬網紅的領域中,有著全球頂尖地位的Miquela Sousa,她的Instagram粉絲數接近250萬。然而,她的粉絲數在過去一年中顯示出持續下降的趨勢。從CreatorDB平台得到的數據顯示,Miquela每月平均減少近15,000名粉絲,並且總計減少了約141,837人。在整體Instagram互動中,Miquela的表現在人類網紅面前並不算突出,僅處於第14百分位。

CreatorDB的CEO Clayton Jacobs表示,他們幫助品牌制定策略,但從未考慮過與這些虛擬網紅合作。根據分析和數據發現,成長率是他們考量的重要標準之一。

Z世代逐漸接受AI創造者

雖然市場行銷人員對虛擬網紅持有懷疑態度,但有相當比例的年輕族群對這類型創造者表示認可。根據Whop平台在2025年5月的調查,40%的Z世代成員追蹤了虛擬網紅。而且其中有33%的受訪者因為AI網紅的影響而作出購買決策。

然而,根據世界廣告主聯合會的調查,大多數品牌對虛擬網紅並沒有任何合作計劃。僅有1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經嘗試與虛擬網紅合作。

反思媒介使用的倫理問題

影響行銷機構Digital Voices的首席客戶官Georgia Goodwin指出,他們已經明確拒絕與模仿真人的虛擬網紅合作,因為這樣的合作可能會將贊助金從個人網紅手中奪走。Goodwin強調,他們的理念是讓媒體資源重新回到個人的手中,幫助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因此將預算投入到可能由媒體公司擁有的AI網紅中並不符合他們的價值觀。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了年輕人和品牌對虛擬網紅趨勢的不同接納態度,這種技術和文化的衝擊正邁向未來的增長,儘管目前仍面臨社會和倫理的挑戰。